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于生丹:31年,见证和参与济南特殊教育的发展

2023-08-14 19:17:53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1992年7月,大学毕业的于生丹来到泉城济南,在山东省济南聋哑学校任教,这一干就是三十余年。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济南聋哑学校变迁为如今的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她也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校长。31年的时间,她见证了济南市特殊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和特殊教育事业一起成长。

半生献给特殊教育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于生丹怀揣着对特殊教育的憧憬来到泉城济南。虽是特殊教育科班出身,但是真正面对残疾学生时内心还是五味杂陈,既有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换的期待与憧憬,又有面对残疾学生实践自己所学理论产生的不安与恐惧。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第一次陪着孩子们一起吃饭,第一次带她们洗澡、熟悉学校环境,第一次和学生一起学习盲文、讲故事……


(资料图)

于生丹还记得当时有一名全盲学生,来学校读书时比同班的学生年长几岁,性格脾气也较内向,平日里和同学总是格格不入,她一时找不到归属感,整日吵着要退学回家。

为了帮助她尽快融入班级,适应集体生活,于生丹带着她从“手拉手”开始,引导她如何“找朋友”,通过设定一个场景,鼓励她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慢慢地她脸上的笑容多了、朋友也多了,集体荣誉感更强了。现在这名学生成了一所盲人按摩店的骨干,店长说,她的推拿按摩技术不在话下,沟通能力也是绝对首屈一指。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三十余年,于生丹引导、改变着学生,也用心、动情地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专业水平逐年提升,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山东省教学能手、济南市学科带头人、济南市教育系统优秀管理者。

学校和教育局为她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兼职学校管理工作以来,她更是不忘来时的路。从1997年开始担任教研组长,2001年担任教务处副主任,2023年担任学校校长,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着济南特殊教育中心踔厉奋发,学校先后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等荣誉,学生们也接二连三地报来喜讯。

“掌门人”的责任

作为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的“掌门人”“火车头”,于生丹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立足残障学生实际,确立了以“四自精神”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思路,精心打造的“采撷经典,志天行健”德育品牌被评为济南市第二届德育品牌,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残障儿童德育模式,形成了“学校主抓、家庭参与、社会重视”的齐抓共管的残障儿童教育机制,共同创造出有利于残障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

为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于生丹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分别获省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取得的创造性成果成功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助力康复补偿教育,极大满足了受教育个体的需求,真正实现了残障儿童“听得清楚、说得明白、交流自如”的康复目标。

于生丹立足于残疾孩子当下的成长,着眼于残疾学生终身发展,来满足学生不同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的成长需求。她南下广州,北上首都,走访特殊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不论严寒酷暑,多次到理念先进和取得典型教学成果的单位取经,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学生家长做调研,深入学校各个学科教研组。在她的努力下,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深化课程改革过程,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别是对于残疾孩子,掌握一门技术,就奠定了他们在社会立足的基础。

在于生丹的主持下,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开设聋人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中餐烹饪、盲人中医康复保健四个专业,尝试开展普职融合教育,开设刻瓷、葫芦雕、木雕、剪纸、面塑、甜沫唐、鲁绣、闵子骞传说、大明湖传说、大舜的传说等11门非遗课程,积极推进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以产教结合,促进与市场的融合,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残而有为的有用人才。职专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职业高中学生全部升入北京联大、西安美院、长春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我一直坚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整个济南市的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大幅度提升了,每一个残疾孩子才能享受到满足他们发展需求的优质教育。”于生丹一直坚信教育的力量,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使残疾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个体。

新黄河记者:谢苗苗

编辑:刘梅梅

标签:

<  上一篇

梅辛广场舞:我是一条河谁唱的?

下一篇 >

最后一页